本站Q群713428235【盘盘多】已满,请新会员加原盘天堂新官方QQ群709708625【好多盘】,验证信息填写您在论坛的会员名,不填会员名的无法入群哈,进群后修改您的群名片名字为您在论坛的会员名,请务必修改,否则群成员多了不知道您是哪个会员。

原盘天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原盘天堂 首页 电影4k BDMV 查看内容
京东商城当当华为商城名牌时尚折扣网,一个新型的网上购物平台,我们每周为您精选3~4个国际知名品牌,商品折扣低至2折限时限量售卖,商品囊括时装、护肤品、箱包、皮具、配饰、香水等等,琳琅满目。亿格瑞A10硬盘播放器 苏宁易购

4k蓝光原盘bdmv 星球大战 英语原版 1977.2160p.UHD.truehd.7.1.atmos[56.97 GB] ...

2020-4-8 11:1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19| 评论: 12|原作者: admin

摘要: 星球大战 Star Wars (1977) 导演: 乔治·卢卡斯 编剧: 乔治·卢卡斯 主演: 哈里森·福特 / 马克·哈米尔 / 凯丽·费雪 / 彼得·库欣 / 亚历克·吉尼斯 / 更多... 类型: 动作 / 科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 ...
4k星球大战.jpg

星球大战 Star Wars (1977)

银河系共和国解体,帝国崛起,黑暗力量打压着反抗军。在这种背景下,Laie公主截取了黑暗帝国的致命武器“死亡之星”的技术资料准备送回反抗军基地,不料公主的飞船遭袭,Laie公主被擒。机密资料是否能被安全送回,重担落到一个叫Luke的年轻人身上......

1977年,星战开篇。三十年后的2007年,我才正式打开星战的开篇之作《新的希望A NEW HOPE》。随着雄壮的音乐响起,金字塔般的字幕之后,在浩瀚宇宙的背景下,一艘硕大的太空船徐徐进入视野——后悔啊,这片子真应该到影院去感受头顶飞船的颤动!

这部按情节顺序应该是六部星战之第四部的《A NEW HOPE》显然是“星战文化”的“介绍篇”,许多专属星战的名词都一一引入,比如黑暗帝国,Jedi武士,还有原力(The Force)。

虽然片中的科技水平看似早已进入太空时代,太空飞船、战舰横飞,机器人已经具备人的意识,但仍然引入了古老的“原力”的概念,以我的理解,“原力”即可以凭借个人的意志力达到普通人所难以企及的水平,包括战斗力、控制力,乃至精神层面的勇气和毅力等。科技作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而掌握,但“原力”更像是发自内在、经过磨练、倚仗于意志的神秘力量,它不能为大众所普遍掌握,只能是少数拥有天赋的人(Jedi武士)才能得到的能力。这种神秘的,隐藏着“高贵气质”的,能够解决许多科技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的力量,无疑会成为星战影迷们的热烈推崇,也必定是星战系列影片得以长久不衰的秘密武器。说起来,这与中国功夫中“轻功”的地位颇有相似,“轻功”并定会比之“铁砂掌”、“金刚掌”更能引人遐想。不过在中国功夫影片的世界中轻功依然滥用到是个穿古装的都会飞的地步了,所谓“距离催生美感”,“轻功”的泛滥使它失去了本应享有的地位,当然,这是别话。

1977年,我们回想一下那是什么时代,那时的中国文革刚刚结束,中国人都在关注什么,又以什么为娱乐,而美国人已经开始了电影史上最绚丽的科幻巨作。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部《A NEW HOPE》剧情简单,人物性格单一,特效也是差强人意,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三十年前就制造出今天看来也叹为观止的影像效果。可以想见,本片已经用尽了当时所有的科技效果和想像力。在那个酒吧里,各种形状各异的怪物聚集一堂,那场戏一定忙坏了化妆师和道具师。而在最精彩的太空激战中,影片所表现的东西,不正是所有曾经或正在对宇宙飞船抱有幻想的孩子(包括我们)想看到的么?我们谁没有手持玩具幻想它在太空中翻转追逐?星球大战做到了!

说道想象力,不得不说说人类幻想的无限和有限。想像力是无限的,它可以脱离我们身体,深入到太空深处,细致到分子原子,它是人类体现其创造力的最富生命力的源泉。但同时,人类的幻想又无时无刻不体现其局限性。你看片中的各种怪物,哪怕是最不成人形的Jabba也有人脸和手臂,机器人里面,除了像垃圾桶一样的R2D2,其余的也都是人形为基础。人对其它有生命的物体的人形想像是人类想像力的最大局限。

不过话说回来,人类最自以为傲的绝不是人形的双手双腿,而是情感的拥有。所以也“慷慨”的赋予机器人这一人类的特质。片尾处,R2D2在战斗中受损,C-3PO在旁焦急的说:“你一定要修好他,我愿意捐献我的零件!”着实让我感动了一把。恰巧最近在看《看电影》中关于机器人的专题,“机器人一旦拥有了人类的意识,还是不是机器人?”显然R2D2与C-3PO已经成了有情谊的哥们儿,它们还是冰冷的机械么?

年轻的Luke加入战斗,黑暗帝国巨型战舰被毁灭,是这场战争充满希望的开端。


以下是obiwang的评论和logten的回复:

obiwang 10/19 2007, 22:13 Say:[回复] 
关于星球大战六部的说明:
星球大战的原创故事及主要编剧是卢卡斯,卢自己执导了六部中的四部,另两部做执行制片。卢卡斯按倒叙方式首先拍摄了星球大战四、五、六(1977,1980,1983)三部,二十年后又拍了星战一、二、三(1999,2002,2005)三部,由于倒叙的拍摄顺序及中文的用词习惯,国内将星战一、二、三翻译成前传,而实际上原本没有前传的概念,六部电影的英文名称均以 STAR WARS EPISODE……开头,即星球大战第…章,本文所说的“星球大战4 新希望”是“第四章”,而前传一就是“第一章”。本文出于习惯仍使用前传的概念,并将77年后拍的星战四五六称为“老三部”



obiwang 10/19 2007, 00:30 Say:[回复] 
先声明一下,我是比较狂热的星战fan,下面是对logten影评的逐段逐句评论
第一段
是标准的剧情简介,就是印在盗版盘封底的那种,呵呵,省略号最好大写,哈哈
第二段,前两句,
在欧美及其他国家,六部星球大战获得了宗教式狂热的顶礼膜拜,30年前星战老三部(每一部)的票房与现在的年度大片票房数字基本相当,但当时美元还没脱离金本位,没有经历剧烈的贬值,美元与黄金比价较现在高44倍(1980~2005,用查的数据算了一下),其他物价也相当低,应该说实际观影人数远高于现在的一线“大片”(从这个角度说,老三部的票房实际上远高于前传);30年后,星战前传上映,带着对老三部的狂热,大量fans们反复进影院观看,虽然前传评价不一,很多人还是看完了骂,骂完了又看,就这样堆高了影片的票房,恶评如潮却票房高企,恐怕也只有星战这样的片子才出这种怪事吧。
但在中国,星战迷就寥寥无几了,前传三部在国内上映,只有前传三的票房较高,其中还有不少是在华的老外贡献的,而且评价不高;西单和王府井书店里,专业的中文电影评论书籍也极少提及星战,就连logten这样看了好几柜子电影的资深影迷也只在星战三十年后、前传八年后才偶然看到这部片子。
这种反差是巨大的,在我看来,这是由东西方人性(性格)的不同造成的,中国的人文传统重人文轻理工,喜循规蹈矩,恶追新求异,从骨子里厌恶而非鼓励创新与冒险(二者本质一致),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我们的导演喜欢把镜头聚焦在社会中人的情感(或言人性)上,中国所有公认的大师及其代表作均如此,冯小刚甚至宣称不会涉足科幻片;我们的观众也更喜欢爱情、武侠、奇幻(如指环王、西游记)甚于科幻主题,搜过近五年来天涯论坛的星战影评,很多人看过星战而毫无共鸣,更不理解fans们的狂热,其实就是来源于不同的价值取向。吴承恩写西游记,曹雪芹写红楼梦,而今的网络流传“诛仙”,这是千年的历史传统与惯性,象星战这样张扬想象的另类史诗是入不了多数国人的法眼的,这里不评论这种现象的好坏,只是让我觉得遗憾、孤独。当然,从这篇影评看好像logten不是这样,呵呵。
第二段,第三句
音乐是约翰.威廉姆斯的手笔,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星战是当时少有的交响乐配乐的电影,而随着星战的大红大紫,随后的史诗剧大都用交响乐风,并且有很多都出自威廉姆斯之手,九十年代以后,PC上大量的星战衍生游戏也是同类风格的音乐,其中有些还是由威廉姆斯亲自操刀的。
金字塔这个词很形象,不错,实际上是文字由近及远滚动的立体效果。这个字幕是仿自美国四十年代的一部科幻电视剧,名字忘了,没查。为了这个金字塔字幕,导演卢卡斯失去了与斯皮尔伯格合作的机会,在拍摄新希望的续集星战5之前,卢卡斯本来希望斯皮尔伯格执导(斯皮尔伯格是他的大学同学)、自己做制作人,而美国导演工会要求卢卡斯像通常电影一样把主要演员的名单打在影片开始并代替这个金字塔,卢卡斯则针锋相对,坚决不从,结果惨遭开除,他无法邀请斯皮尔伯格指导,如果没有这段插曲,不知斯皮尔伯格会把星战导成什么样呢?
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国的各种工会组织的强大,他们在对抗大公司老板保护成员利益的同时也成为了标新立异者的障碍,这是一柄双刃剑;另一方面,卢卡斯是个倔强刚烈的家伙,爱抬杠,在实现他梦想的过程中,面对了无数的挫折:预算多次超支、片场屡遭损毁、特效不合格、剪辑失败、乃至自身的病痛心理的阴郁,这一切在这种倔强刚烈前都终得化解,没有这种性格也无法成就这样的事业。两段古话:有志者事竟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古今中外都是一个道理。
接下来,logten被头顶的太空船(片子里叫歼星舰STAR DESTROYER)震撼了,这个镜头也同样震撼了我,震撼了这个星球上数亿的观众,在开始的这个片段中,帝国的歼星舰在追捕义军的飞船,首先出现的是义军飞船,镜头位置紧贴舰底,紧随其后,巨舰沉重的划过太空,同样的紧贴舰底的镜头、沉稳的航速,有很强的压迫感,也让这一段格外漫长,凸显了歼星舰的庞大,初步构成了二者形体上的差异对比,而视野下方接近平直的行星轮廓又参与并强化了这一对比,但由于空旷的空间里没有任何参照物,所以观者没有实际的比例。最终,当歼星舰用引力器把瘫痪的义军飞船拉进自己的船坞,片中第一次出现了二者的真实比例,义军飞船像一艘航母放出的救生艇,观者的震撼在这里达到了高潮。很短的片断中,连续的构图上的对比反差及巧妙的镜头运用不断强化着观者的感受,这一段,先声夺人。
受过这段“刺激”,观者被迅速的拉出了现实世界,带到了遥远的银河,这一段也点出了影片的核心卖点:逼真特效创造的遥远梦想,你丝毫不会觉得这些飞船是假的。不过由于星战4、5、6一直未在国内公映,中国的fans们是没机会在传统的大屏幕上饱眼福了,如果未来星战可以转制成IMAX 3D 的巨屏立体影片,也许未来我们就有机会看到充满视野的巨舰压过我们的头顶,飞向深空……
未完,待续……

obiwang 10/19 2007, 22:15 Say:[回复] 
补充一点声明:
本人一直深爱着中国的古典文化,且这与我喜欢星战并行不悖,我只是不喜欢当代中国在文化发展上的裹足不前。
还有,logten一定要用好句号……
 
obiwang 10/19 2007, 22:23 Say:[回复] 
继续说...
第三段
由于卢卡斯在1977年首先拍摄了这部星球大战4 新希望,所以他必须把这个架空世界的所有原创概念一一说明,从片中看,这件事他做得不错,以剧中人物向主角卢克讲解的方式说明了原力、超空间、光剑等概念,既清楚明白,又很自然,一些影片中类似片断让人明显感觉角色是在向“镜头后的观众”而非“剧中其他角色”说话,把科幻片变成了科教片,某些其他类型的影片中介绍人物关系、事件来历的段落也存在这种问题,国产电视剧尤其明显。
    在99年拍星战前传一时,由于影片在主要目标市场上均已家喻户晓,所以导演未重复太多的背景概念介绍,而在相对陌生的中国(星战老三部未在国内公映),很多观者因此看不太明白,尤其是后来直接看前传三的观众就更摸不到头脑了。其实,说白了,星球大战就是个“电影连续剧”,前传三部就是拍给老星战的fans们看的。

第四段,第一句(开头……“原力”的概念)
片中科技水平的确很高,但应该说是“有低有高”,实际上卢卡斯是把未来科技与古典气质及生活气息揉在一起。片中,使用光剑的绝地武士穿的是古日本的和服,(当然也可说是从中国古汉服衍生而来),银河参议院的卫士们穿着古罗马服饰,参议院排列着希腊风格的雕塑,使用反引力引擎悬浮在低空的货物仍要靠外星动物拉着,驾驶太空战机的飞行员的穿着像二战空军,太空中的飞行轨迹像在大气层里,战机发射的“激光”会打不准。这种杂糅说起来不伦不类,但实际上,这是星球大战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正是由于加入了大量与观众生活接近的事物、概念,才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产生了认同感;片中核心的原力/绝地武士教团的概念都脱胎于基督/佛教与气功之类古文化,如此种种凸现出的古典气质让影片有了更多文化内涵,光怪陆离中不失厚重,这些“先进科技”中的“落后”正式联系现实中的观众与遥远幻想的纽带,毕竟是地球上的“人”而不是什么外星怪物在看电影。“指环王”导演彼得杰克逊说,他最喜欢“星战”中锈迹斑斑的破旧飞船,这种破旧让他感觉很真实,而其他片子的太空船总是崭新的。很多科幻片原创了几乎所有的环境背景,却因此过于陌生而失去了认同感与带入感。从辩证唯物论分析,幻想与现实的二元对立是一种“质”的差距,在幻想中加入“现实元素”会使这种“质差”弱化为“量差”,综合幻想本身的美感才让人觉得“不差”。
顺便说说后现代艺术吧,当代艺术家们创作并互相欣赏的现代艺术,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后现代”电影(比如《无极》),正是由于在“抽象——具体”的二元对立中过于抽象,远离“具体” 而无法进入喜欢“具体现实”的大众们的视野。其实,相对星战老三部,星战前传三部的审美(片中飞船、建筑造型等等)就存在“后现代”的倾向,我认为这也是观众们喜欢老三部胜于前传三部的原因之一。
 
logten 10/19 2007, 23:45 Say: 
呵呵,句号的丢失让你不能逐句评述对吧,一定改正!
如你所说,我也觉得导演在表现真实性上确实是下足了工夫的,比如R2D2经常脏兮兮的身体,还有锈迹斑斑的飞船。我还注意到驾驶战机的驾驶员扭头的时候他的眼镜反光也做了处理。这也让人联想到许多科幻电影中将未来世界描述的破烂不堪的原因所在。现在能想起的比如《第五元素》中那个离港的航空站里,到处冒着莫名的蒸汽,或者干脆堆放着废墟。
“认同感和带入感”这种概念也提得好。但这里也许注意一个问题,或许是国内外观众本身欣赏角度的不同,国内观众不管环境和情景能否带入,首先要解决一个剧情的问题,也就是说把故事性当作核。就拿最近的《太阳照常升起》来说,它是一部充满创作欲望和激情的电影,但观众对它最大的恶指就是“看不懂剧情”。或者可以说,国内长时间教育模式和欣赏水平的引导,致使大家虽然不愿意却不由自主地在潜意识里去追寻一个叫做“中心思想”的东西。能够令人潸然泪下甚至“仰天长啸”的作品才被评为好作品,而如同星战和《变形金刚》这类弱化“中心思想”的影片就不会被“主流”接受。但反过来,像《黑客帝国》这般充满深厚哲学意味的影片又不能够引起其共鸣。这实在是一种平淡的悲哀。
在采访中乔治•卢卡斯曾语:“这是一个遵循固有传统所编成的故事,但其中英雄的形象,则要在神话传说中去寻找”。故事都是老故事,神秘的武功相传、父子反目、阴谋与反抗、爱情萌生等等,只不过找了一只从没人见过的形状的新瓶来装,而且装的挺好。这些传统的元素虽然发生在“银河系”,但都是能引起观众强烈共鸣的东西,我觉得这才是“认同感与带入感”最为着力的地方。不管是电影的还是文字的科幻作品,不管其想像多么瑰丽出奇,都必须有至少一个能与地球人的感官相接轨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必然只能是价值观、行为性或思想性。记不得具体名字了,当年在狂看《科幻世界》时,给我印象深刻的两个,一个是地球人教会了外星强悍军团中的个体“我”这个词,之前这种生物只知“我们”而不知“我”,于是这个军团瞬间瓦解;另一个是一对外星恋人,没有专门的性器官,他们的做爱方式是全身紧贴,以触角相缠,关键是,做爱的代价是其中要有一个在事后死去,像极了地球上的螳螂。这两个例子虽小,但可见一斑。
btw.你说的“文化发展的裹足不前”,不是大家不想,恐怕是大家不能。另外,我相信潜移默化的作用,相信边缘化和角落里新生事物的生命力。
无比期待新的评论!
 
obiwang 10/20 2007, 11:11 Say: 
句号是开个玩笑 哈哈
怎么说呢,这个片拍出了亲切感,其实有些地方是不符合物理原理的,但普通人不会在乎,不太离谱就好,所以关键是掌握真实与虚构的度
其实追求剧情是全世界大多数观众的要求,也是拍大众电影的基本要求,当然小众电影不一定要这样,这里提出了一个大众电影与小众电影的概念。国内的一些电影总要寻求一些抽象的表达,走小众路线,搞得很高深,但实际上没高深了,既没大众了也没小众好,这样的小众电影中的蹩足者是不可能得到大众欢迎的。
总的来说,除了我在评论中提到的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外,我觉得国内的观众欣赏水平还好,毕竟是都看了不少盗版dvd,但确实都不喜欢有深度的东西,这不仅是看电影上的事了
这里我还想提出一个看法:星战迷们喜欢的根本就不是片中的剧情、人性、甚至不是特技,星战的剧情、表演之类是比较平比较苍白的,人们喜欢的就是那个背景,绚丽银河的背景,就是那个“瓶”。所以说星战是部特殊的电影,专业的影评人很多都回避这部片,说好也不是、说不好也不是。
我认为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不能”“不让”上,比如指环王这样的片是不谈什么政治的,也不会不让拍,但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都拍不出这样的作品。泰坦尼克号这样的是不会管你的,无非少点sex片断,但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都拍不出这样的作品。比如拍科幻片不会有人管你,但这十几年大陆从没拍过,我们在八十年代还有《霹雳贝贝》出来,那时可没现在宽松阿,实际就是想象力的退化,这二十年来我们的想象力退化了,借用温总理的类比说,就是这个民族仰望天空的人太少了,俯视脚下的太多了。
所谓“不能”是很多国内电影人的借口,他们做不好事、脸皮又太薄,只好找借口。管得严就拍反映生活的喜剧、励志之类的片子啊,实际这样的片子他们也拍不好,也拍不过好莱坞,很多是基本功的问题,拍片儿连话都说不好,事儿都说不清。从辩证唯物论说,系统的问题,首先是内因其次是外因。
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我总觉得我们的文化虽然繁荣了,但只是泡沫,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未来的复兴仍遥不可及......
 
logten 10/21 2007, 03:04 Say: 
除了实验电影和某种特殊用途的电影,没人愿意拍小众电影,毕竟拍电影还是商业行为。或许你这里的所谓小众电影要么是太过超前,要么是落后于时代。没有哪个导演愿意在这件事情上跟观众为敌的。当然,人家水平有限,操作有误,想挂羊头却卖了狗肉,该另当别论。
我觉得你还是没有理解中国电影发展乃至文艺发展的大环境,这个环境中,观众环境毕竟还是占着很小的部分。中国人是不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你到各种赚钱的行当里去看看就知道了。先别说想像力不是问题,即便是不那么需要想像力的想法在作品中也能难以贯彻。假如说李安在中国拍摄电影,肯定是连《喜宴》和《饮食男女》这种泛着强烈中国传统文化风味的电影都不可能出现,更别说《断背山》、《绿巨人》和《色,戒》。你可以看看07年华表奖的颁奖典礼,大概就明白为什么了。这其实也证实了,姜文是多么的大胆,是多么的可贵。还有,如果看看冯小刚的书《我把青春献给你》,也能一窥其中的艰难。当然,没能力把事情做好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始终认为《无极》是一部“有心无力”的作品,或者说错了第一步就只好继续错下去的无奈之举。
至于“文化的复兴”,自古以来从来都不是可以预见的。经济的复苏、繁冗是可以预见的,文化的复兴只能事后总结。欧洲的文艺复兴不也是“鬼斧神工”么,之前谁也没有能力设计和预见,唐诗的勃起和宋词的发达,李渊和赵匡胤都没想到。
 
obiwang 10/21 2007, 10:39 Say:[回复] 
我觉得当代欧洲电影就在走这种小众路线,阳春白雪,和之者寡,现在全欧电影票房的60%都被好莱坞这种大众电影占领了。
我保留对中国电影的看法,我认为诚意和能力还是第一位的。
我倒觉得无极还是透出了中国传统人文气质,即我的评论里提到的自古山海经、封神榜、西游记、这一路下来的玄幻传统,其特征是:“无自然规律限制的想象”,只是片子把电影的其他方面(剧情等等)都搞得没有逻辑规律了,玩过了。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说明,我们的神仙飞翔不用翅膀,西方的天使却是要翅膀的,这种思维方式来自于我们重文轻理的传统。当然这种传统并不是不好反而有自己的写意的美,这是与水墨画等其他传统艺术形式共通的意境。我在评论开始提到对这种人文传统的意见,只是反对用中式玄幻的美感否定(或者漠视)西式奇幻及科幻的美感,所以我说“不评论这种现象的好坏,只是觉得遗憾、孤独”,因为很少有人能同时接受这两种不同的美。这种中国玄幻美学与西方奇幻(指环王)和科幻(星球大战)美学是相对的,并有可能发展成自成一体的流派,有着自己的美感与韵味。
可以预测以下,中国文化复兴之时,就是此种玄幻艺术复兴之时。
文化复兴的问题,应当有着自身的规律和条件,只是我还没有太多思考,而且这个问题太大太复杂,想明白了再说吧,呵呵
 
obiwang 10/21 2007, 11:20 Say:[回复] 
补充一下,无极中放飞“人风筝”的创意,就是中国人文写意性的体现,西式奇幻科幻的本质是现实不存在的事物符合现实逻辑(规则),想象的是事物本身而非事理逻辑;中式玄幻的特点是现实不存在的事物且不符合现实逻辑(规则),事物本身而非事理逻辑均为想象。《无极》和《蜀山》都是这种风格在电影艺术形式中的代表。

总结一下中国古代文艺的两个传统,幻想的彻底性(非逻辑性) 和 关注内容的社会性(与自然相对立) 其背后的本质是重人文轻理工

关于中西奇幻/玄幻的本质规律的表述是本人原创。 
 
logten 10/21 2007, 16:21 Say: 
关于欧洲电影,我觉得跟篮球和美国的NBA的状况有点相似,美国的好莱坞之所以不可复制是因为它已经成为巨大的磁场效应,NBA也是聚揽全球篮球精英的强力磁场。我本身对欧洲电影并没有系统化的了解,但给我的总体印象绝非是曲高和寡。而且冒昧揣测,能给你这种印象的原因大概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以谁知道地球那边是否也正有两个人在讨论中国电影是不是阳春白雪。
《无极》中“中国传统人文气质”倒是确实可以从中国传统玄幻想像中找到影子。中国的玄幻也确实是如你所说的可以从事物和事理的逻辑方面跟西方奇幻划出一道分水岭。并且《神话》中,成龙可以在“磁场”的解释下飞翔,倒也算是融合了东方玄幻方式与西方科学意识。但尤为如此,才需要找找《无极》广泛挨批的原因:虽然不可否认中国观众对这种充满神奇幻想的影片还缺乏适应能力,仅就其模糊荒诞的人文逻辑来说,就不能得到广泛认同。当然你也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将其归为Cult片。
至于“中国文化复兴之时,就是此种玄幻艺术复兴之时”......似乎不好说。 
 
obiwang 10/21 2007, 18:40 Say:[回复] 
或者说阳春白雪这个词用得不好
 
obiwang 10/22 2007, 17:29 Say:[回复] 
回到主题继续评…
第四段第二句“以我的理解……毅力等”
理解得还好,在官方的解释及衍生游戏设定中,“原力”是包括“精神控制”及“坚定意志”等内容的超常能力,但还包括更快跑动、更高跳跃、隔空取物(意念致动),甚至释放闪电、隐身等,掌握原力的绝地武士就是类似“超人”的概念。
第三句,
“原力”在星战中是需要天赋(前传一解释为体内原虫含量),并从小训练才可熟练掌握的能力,绝地教团是一个宗教性质的组织,原力即作为武士特殊能力的天赋,由外化为一种精神信仰,当这种力量受到愤怒、仇恨、恐惧、欲望的影响而非理性的释放及运用,就会将武士导向这种力量的黑暗面(恶),当武士习惯于这种邪恶的力量,并无法自拔,就会逐渐堕落成“西斯武士”了,整个过程颇类似于吸毒上瘾。而释放闪电之类就是黑暗原力的独特技能。卢卡斯又引入了“绝地—西斯”的二元对立,与“帝国—义军”结构在精神、宗教上形成配套,这种黑暗与光明的对立设置实际就是我们生活中理性与非理性的(粗话说就是二B,呵呵)的对立,从而让我们在自己身上找到共鸣。星战剧情的主要线索之一就是西斯与绝地这两个教派的斗争,剧情的张力和深度也来自于光明与黑暗在角色心理中的斗争,前传三部是阿纳金成长中的心灵挣扎与斗争、并最终堕落;老三部则是他的儿子卢克面对黑暗诱惑的斗争与坚持,并最终又挽救了他的父亲。可以说是一个轮回。而在指环王中也具有相似结构,魔戒就是欲望与邪恶的外化,代表着黑暗的力量,类比于星战的黑暗原力;人类、精灵、矮人等中土生灵是正义的力量,索隆及其兽人大军则代表邪恶,二者分别对应星战中的共和国、起义军 以及帝国(皇帝)、西斯武士;指环王中中土的正义力量始终在经历着魔戒的诱惑与考验,星战中绝地(主角)也受到黑暗原力的考验。这种结构包括两条线索:外在的正义与邪恶力量的斗争,这一部分可以展开史诗般的战争描写;正义力量的内在的、精神上的善恶斗争及其发展趋势,这一部分可以展开细腻的人性的描写。这样的二元嵌套结构可以同时描写金戈铁马与柔肠寸断。是为史诗剧的典型风格。
由于星战在外在对立势力斗争中着墨颇丰,而在内在人性斗争冲突上稍显欠缺(可与指环王比较),所以星战的这种二元对立的结构实际上与同时代中国的“革命”影像叙事具有精神上的一致性,这种善恶斗争最终善存恶灭的情节设置,及明快简单的风格会让观众获得单纯、阳光、健康的心理体验,这与好莱坞其他的着重探讨复杂人性(甚至塑造恶)的影片具有很大不同,在后来的访谈中,卢卡斯也提到他希望给七十年代萎靡的美国青年及灰暗美国社会一些健康美好的东西。我甚至怀疑卢卡斯是否受到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影像风格的影响。
另一方面,宗教与科幻的结合也是星战的一个特点。这一点也根源于西方世界的历史中,欧美对宗教和科学总是一概通吃,并行不悖的。牛顿在创立整个经典力学后还是坚信最初的运动是上帝推了一把,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这样的标题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不正常,科学家们信教的比比皆是。这与我们把科学与宗教(甚至中医这样的经验科学)对立起来是相反的。
“这种……的热烈推荐”
没错在欧美,星战已成了宗教,真实的宗教。有人建立了“绝地”教派,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有人将自己的信仰填上了“绝地教”,这部片反过来影响了现实世界。如前所述,“自由飞天”的太空科技和神秘强大的原力宗教是星球大战吸引力的两个源泉。
第四段末
“轻功”这也是现代武侠片的基本要素,也是我提到的中国文化传统特点的体现。但由于武侠作品的现实性与轻工所具有的“幻想性”不相容,以及LOGTEN提到的滥用问题,轻功已不是卖点了,尤其对于逻辑性较强的人,是不好接受的。而“星战”中由于“原力”本身就是一个宗教性、奇幻性的概念,这个前提下“超能力”就没什么不合理的了,实际上“轻功”与原力功夫的相似性也折射出了东方文化对星战的影响,“绝地”一词来源于日本“时代剧”一词的日文发音;绝地服饰改良于日本和服(中国古服);R2D2、C3PO改自《战国英豪》中的两个农民,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承认受到黑泽明的很深影响,两位甚至在黑泽明没钱拍戏时为他筹资并协助拍摄了《影子武士》。
 
logten 10/22 2007, 19:41 Say: 
我的理解,你这里所谓“二元”在剧情上就是戏剧冲突的种类中最简单的黑和白、正和反。关于史诗剧的典型风格“同时描写金戈铁马与柔肠寸断”,回想起来也确实如此。一方面有波澜壮阔的正邪较量,一方面又有儿女情长纠葛反复,同时把正邪之间胜负的关键(或者临界点)放在一个人身上,《魔戒》中是那个哈比人,星战中是Luke。
星战对于美国社会的影响想必是深远的,但个人觉得也不必为之过分强调和着意突出(当然啊,我对星战对美国的影响究竟为何确实难有一个理性客观的认识和可以为凭的数据为证)。史诗剧电影是大部分人都喜欢看的电影,很多时候类似一次狂欢,但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心理状态的千差万别,往往“着重探讨复杂人性(甚至塑造恶)的影片”更能较深入的渗透人心,哪怕远不如史诗剧波及广泛。比如我,我对史诗剧的态度是欣赏但不存档,狂欢过后便抛诸身后,目前为止我保存的史诗剧只有《魔戒》三部曲,而原因主要是因其壮观的场面和配乐,与之相比,我更喜欢保存和不断回味的是能够探讨复杂人性的电影,比如《沉默的羔羊》、《霸王别姬》、《梦想家》、《花样年华》、《阿甘正传》、《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秋日传奇》、《一一》等。在我眼里,他们是华丽精致的艺术品。
有人在自己的信仰上填入“绝地教”?这绝对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在想像他们在自己的履历表中填入“Jedi”的时候......这是不是愤青的一种恶搞行为?“绝地教”有自己的组织么?我的理解,原力这种充盈着东方色彩的幻想应该很能赢得西方观众,首先它源自东方神秘的自修精神和团体组织结构,模仿了东方武士的行为准则,比如Jedi武士都是驾驶能手和优秀的机械师,就好比中国武术家好似天生就是高明的医生并对各种暗器了如指掌,比如Jedi武士不能动情不能婚娶,其次卢卡斯又对它进行了适合于美国观众口味的修改,比如Jedi武士全体在内部也采取议会制,而Jedi议会从来没有夺取共和国权力的想法,反之则绝对拥护共和国议会的决定。这让Jedi武士的概念变得本土化,变得更适于他们的文化,不至于让他们觉得Jedi武士是说着英文的东方人。
我想,如果要考察卢卡斯在当时除了儿时梦想的影响为什么要拍摄这部电影的原因,尤其是是否“受到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影像风格的影响”,恐怕需要全面考察当时的美国电影环境和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环境,最好能找出一批当时的影片来看......这足以搞一个课题了,也值得找卢卡斯本人谈谈。
R2D2、C-3PO的形象来源于《战国英豪》中的两个人物,这个很久以前就听说过。强烈的戏剧性是每个有敏感神经的导演都喜欢的东西。可惜也有的导演不懂,弄得剧中人物外形酷似不说,连性格都像孪生兄弟......
 
obiwang 10/22 2007, 21:00 Say:[回复] 
不知道关于史诗剧的理论有没有涉及这种“二元嵌套”,上文的观点也是我在修改录入时突然想到的,所以开放式的讨论和思考会迸发出许多灵感,会产生创意。
我只是想从白人对星战的狂热中找到自己痴迷星战的逻辑和理由,“看他们也喜欢星战,原来不只是我自己好这口”,不过我在现实中没发现一个喜欢星球大战的。几件事可以再说明一下:英国天空电视台电影频道(Sky Movies)调查英国男人最爱反复观看的电影是星战老三部,平均达20次;里根在八十年代的太空军事计划称之为"star wars",却因此受到卢卡斯的反对和报复(前传中的贸易联盟总督被命名为 根 里,反派);八十年代,美国男孩儿的性幻想对象是比基尼莱亚(六人行中有提到);星战的周边(玩具书籍等)销售收入90亿美元;前传3上映前几十天就有人搭帐篷排队;今年美国邮政局为星球大战发行了三十周年纪念邮票;NASA有三分之一的科学家是星战fans;美国即将发射的航天飞机携带有一个卢克用的光剑道具,以示纪念。
看看,不是我自己喜欢星战吧! 哈哈哈
技术上讲星球大战不是一部很好的电影,但一定是最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电影
严格来讲史诗剧的目的是说教的,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指向性,而人性片是探讨性的,是给思考者看的,能给心灵更多震撼,二者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
“绝地教”的情况具体记不住了,不过是很严肃的,可以google一下
关于冷战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的确是个很大的课题,但总体上60~7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尤其是毛时代的中国)对西方知识分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典型的如1968年世界“革命”,美、英、法等核心资本主义国家的剧烈的左翼学潮运动,欧洲的毛派“红卫兵”造反运动,《梦想家》里的毛泽东像,海量的历史资料和记录都可以说明这一点,我在碟店也淘过两三部当时欧洲左翼电影人的影片,只是当代中国的知识界和舆论有意回避、淡化这个问题,所以我估计在电影方面也会有不小影响,不细说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super4kmovie 2020-4-8 16:43
thanks a lot
引用 charliez0 2020-4-8 18:08
小白一个 顶一下
引用 leish 2020-4-9 18:51
感谢楼主分享!!!!!!!
引用 dle0757 2020-4-9 23:51
感谢楼主分享!!!!!!!
引用 ivanpudu 2020-4-13 06:51

感谢楼主分享!
引用 scloi 2020-4-21 09:31
感谢楼主分享!
引用 cwein 2020-4-23 10:11
感谢楼主分享!!!!!!!
引用 xjet 2020-5-29 15:29
感谢楼主分享!
引用 kuokuo 2020-10-3 10:59
thank you very much
引用 kuokuo 2020-10-4 11:50
thank you very much
引用 kkuuoo 2020-10-30 09:52
thank you very much
引用 GZYSSH 2020-12-8 09:54
楼主发贴辛苦了

查看全部评论(12)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原盘天堂 好多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20:55 , Processed in 0.04699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