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 기생충 (2019) 《寄生虫》拿下金棕榈,说实话我的心情比较复杂。一方面心里完全认可这部影片,在本届戛纳看过的十余部影片中,这部无论从完成度、故事创意还是思想性上来说,都是几近完美的,获得大奖名至实归,奉俊昊的默默耕耘终于有了回报。 但另一方面心里又隐隐希望阿莫多瓦、马力克这样的老炮儿选手能拿奖,《痛苦与荣耀》和《隐秘的生活》都是质量上乘的佳作。尤其是阿莫多瓦,对于他来说,获得奖项也是对他几十年创作生涯的一个肯定,只是这一次,他又要与“荣耀”失之交臂了。 当然《寄生虫》拿奖的意义,不仅局限在奉俊昊一个人身上。这是韩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金棕榈,近年来韩国电影频频入围戛纳竞赛和展映单元,《玉子》《小姐》《之后》再到去年的《燃烧》,其实离登顶只有一步之遥,今年终于实现大爆发,成功夺冠。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寄生虫》的成功,除了电影本身的惊艳之外,也来自于诸多参与过戛纳的韩国电影人前赴后继地尝试与铺垫,这当中自然也包括奉俊昊自己。说到这里更为去年的《燃烧》感到可惜,两相比较,个人会更喜欢《燃烧》一些,没有拿奖很遗憾。 说回到《寄生虫》来,这是一部很复杂的电影,复杂到每个出场人物之间都能产生相勾连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更多的是思想形态上的,也就是心理活动,这更凸显出了剧本上的精妙,很多玄机和心思都掩埋在看似戏谑的故事之下。 《寄生虫》讲述了发生在身份地位悬殊的两个家庭身上的故事:宋康昊饰演的无业游民父亲基泽,让寄托了家人生计希望的大儿子(崔宇植 饰)前往IT公司老总朴社长(李善均 饰)家应聘课外教师,随之发生了一连串意外事件。 这段剧情简介真的只是整部影片的冰山一角,可能只占了电影前十分钟的戏份,故事从中段开始层层的反转,整体风格是舞台剧式的表达,反转的力度确实令人叹为观止。简单来说,就是有人想剧透,这么复杂的故事,怕也很难讲清楚。 前半段主要是讲述“寄生”的过程,这一段基本就可以当喜剧片来看,这是韩国电影的基本套路,前面有多欢乐,后面就有多悲伤。但在强调现实主义的韩国电影当中,这样荒诞的故事设计确实比较少见,你明明知道有些情节现实中很难发生,但却由不得观众不相信,这就需要高明的叙事手法了。 影片的基调改变是在一场大雨之后,这场大雨彻底冲刷了宋康昊一家人的生活和意识,其实这在前面已经有所呼应,电影开篇就是一个醉鬼在他们的家门口撒尿,一共撒了两次,隐隐也是预示这个家庭最后会被大雨冲散。 前面足够多的细节和幽默桥段,都是在为后面深刻的阶层思考做铺垫,阶层对立是奉俊昊近年来较为关注的主题,只是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可以肯定的是,《寄生虫》从主题性和观赏性上来说,比《雪国列车》又进步了一大层。 比如电影中气味就是非常重要的诱因,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承载着的却是下层人对自我身份深深的自卑感,阶层性也就像气味一样,时时刻刻存在。所以最后宋康昊的愤怒和所作所为也就可以理解了。 除了这些比较明显的主题,电影中还有很多意象值得解读,比如儿子始终抱着的那块石头,应该是电影中最晦涩的意象之一,看完电影后我和影迷朋友讨论,觉得这是电影中设计的最精妙的意象。 石头是这个故事的起因,也是一切悲剧的开始,在前半段儿子包里背着石头,是因为做了愧事心里并不踏实,只有抱着这块石头,才隐隐地安心,即使发大水、睡体育馆也一定要带在身上。而当事情败露后,他又选择抱着石头去终结他人的生命,也就是所谓有始有终。 给儿子石头的人,是他的同学,这也是电影中非常关键的一个人物,但是他在开篇出场后就消失了,其实他来找儿子去当家教这件事本身也有些牵强,所以他给的石头到后面就像他本人出场一样,那是一种来自上层的压力,如影随形地伴随着儿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在评论区有友邻说,还有一层因素,即石头的到来能给这个家庭带来财富,从而摆脱现在的阶层困境,儿子一直带着它也是出于这种考虑,这种欲望一直潜藏在他的心里,尤其是和有钱人家女儿好了之后,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有意义的解读,故补充进文中,感谢指正。 儿子曾经很多次地问家人和富家女儿,我站在这些上流人中间,显得合群吗?其实他并不是不想融入,而是那种阶层意识已经在他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只能像抱着石头一样蹒跚地往前走,这也注定了后面悲剧的发生。 影片结尾处,儿子把石头放进了水池里。可以看到这块石头放在水下和其他石头就没有区别,这暗示了其实人人生而平等,洗去身上的光华,最后大家的本质并无异处,到这一刻儿子才算是真的放下了这个负累。 当然这也可以解读为是一种认命的表现,他心知无论再怎么改变,终究褪不掉身上下等人的标签,索性接受现实,也接受自己的生活。 但值得玩味的是,最终宋康昊家人团聚只出现在儿子的想象当中,这其实是一个颇为两面化的结尾,也延续了韩国电影一贯的风格,儿子的这个想象如果成真,那说明他们的未来还有希望,但这个想象成功的几率又是如此渺茫,使得电影结束观众的心很自然地又沉了下去。 我特别喜欢《寄生虫》这个名字,台湾的《寄生上流》也不错,但没有原来的名字好。那么真正的寄生虫到底指的是谁呢?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以为说的是宋康昊一家和在地下室的一家,他们代表着韩国的底层人士,但看完电影会发现,他们才是阶层社会中真正的受压迫者,悲剧往往就发生在他们身上。 后来我觉得应该是李善均一家代表的上层人士,但仔细想想,电影中并无相关场景的展示。这一家人虽然伪善,但本心却是善良的,能够获得今天的地位也是靠自己的劳动得来,奉俊昊也并未在电影中过度丑化他们,像女主人的心思单纯和不谙世事更是影片中重点突出的桥段。 那问题来了,既然两方都不是寄生虫,悲剧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我认为在电影中并没有给出真正的答案,这可能也是导演留白式的创作方式,展现出了浓重的无力感。即电影中几乎每一刻都充满讽刺与力量,但看完之后,我们除了那块象征着欲望的石头之外,再也找不到旁的答案。 这种人与人之间畸形的对抗与社会发展和生存制度息息相关,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像一个牢笼一般,切切实实存在,将我们每一个人都禁锢其中,除了坐看悲剧发生,我们其实什么也做不了,甚至连思考也抓不到头绪,终究会陷入迷惘之中。 到最后,除了暴力,奉俊昊还是没有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这可能也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痼疾吧,批判可以,但真的很难解决,这一话题在亚洲电影中展现的并不多,能像《寄生虫》这样讲的十分精彩的自然更是少之又少。 据说《寄生虫》拿下大奖,是评委会一致通过的结果,同为亚洲人,我想中国影迷也会感到自豪,奉俊昊的努力和创意也向世界证明,类型片确实可以做的好看和艺术性并存,这是韩国电影最为重要的贡献。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