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中途岛 Midway (2019) 引言擅长拍大制作、大场面、大爆炸的罗兰·艾默里奇,这次又把目光锁定在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 和此前的《血战钢锯岭》、《敦刻尔克》不同,这两部战争题材电影,更偏重讲述普通人在战争洗礼中的心路历程,即使不太了解事件本身,也能感同身受。 而《决战中途岛》展现了一幅宏大的二战太平洋战争开端,其中涉及到诸多历史史实,对非军迷来说不太友好。 本文细数从偷袭珍珠港到《决战中途岛》的详细历史彩蛋,与电影直接相关的部分均为黑体字,方便大家观影时或观影后进行脑补。 全文共分为7个部分,如果已经对某一部分比较了解,可以直接跳过,不影响阅读。 第1部分 太平洋战争背景(为什么日本要和美国开战) 第2部分 偷袭珍珠港(电影里没讲的) 第3部分 巨人醒了(任命尼米兹) 第4部分 中途岛战前准备(日军作战计划+破译AF就是中途岛) 第5部分 预热交手(轰炸东京+珊瑚海海战) 第6部分 空战英豪(电影中几位关键飞行员的表现) 第7部分 致命打击(命中日军4艘航母) 借用《联合舰队》一书中的一句话:“从古至今,推动历史前进的固然是大人物的纵横捭阖,但在一些最关键的节点上,左右着风雨变幻的却往往是小人物。” 这一点也是电影《决战中途岛》所表现的核心,在历史的一些关键节点上,1分钟、1公里、1个小人物就足以改写历史。 二战太平洋战争起于偷袭珍珠港,电影一开始,就是对偷袭珍珠港的直接展现。 很多人都觉得珍珠港战役和中途岛战役在视觉效果上非常类似,事实上也是这样,这两场一前一后相隔仅6个月的战役,本质上是同一个战争目的的两种表现形式,其胜败结局呈现戏剧性的反差。 6个月前,美军骄傲且迟钝,日军则厉兵秣马,千里奔袭突然袭击,把珍珠港炸翻;6个月后,日美两军就像灵魂互换,日军轻敌妄断,美军则知耻后勇、同仇敌忾,中途岛一战彻底反转。美日双方在珍珠港和中途岛战役中的表现和运气,如同镜像一般完全对调。 第一部分 太平洋战争背景日本偷袭美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是太平洋战争的开端,也是6个月后美军在中途岛反杀联合舰队的缘起。如果排除阴谋论(即美国故意让日本偷袭成功的苦肉计)的论调,这次偷袭把美国打得既没有面子又元气大伤。 自明治维新后建立的日本帝国海军,经过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峡海战,以及青岛战役(打败德国海军)等,未尝败绩,逐渐确立了其世界三大海军的强大地位(另外两大海军就是英美海军)。 时任联合舰队司令的东乡平八郎所指挥的对马海峡海战,日本联合舰队以极小的代价,使强大的沙俄第2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举国对这场胜利极为重视,后将对马海峡海战胜利日5月27日定为日本的海军节。 极为讽刺的是,由南云忠一指挥的包含4艘主力航母的第1机动编队,就是在日本海军节这天离开自己的柱岛母港,直奔中途岛。但这支舰队没有得到这位日本海军之神的护佑,反而重蹈了当年俄国舰队全军覆没的命运。 从地图上看,日本和美国分别位于太平洋的两端。日本海军在东亚已经没有对手,如果还想继续向太平洋其他区域扩张,最强大的对手只剩美国。 美国当然也清楚日本海军是一个潜在威胁,所以前出夏威夷,将这个太平洋心脏地带的岛屿变为控制整个太平洋的海军基地。 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约成为轴心国。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这时摆在日本面前的问题就是,到底是否和强大的美国开战。 时任首相的近卫文䜆认为,日本陷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无法自拔,贸然又开辟一个新战场结果不得而知,他主张继续和美国进行外交谈判。但是,谈判始终毫无进展的近卫首相不堪各方压力,最终率内阁总辞职。 随后,陆军大臣东条英机接替近卫组阁,日本开战再无的阻碍。 虽然日本决定向英美等国开战,但大本营内部对具体作战方向存在很大分歧,主要分成三派:占主导的陆军自成一派,海军内部则分为“舰队派”和山本五十六代表的“航空派”。 这几派的主要观点用一个例子说明:如果把英美控制的太平洋比作一家地主的豪华庄园,日本作为歹徒想要侵占这个庄园。 匪徒1-陆军:陆军主张南下占领马来西亚等地,攫取东南亚丰富的自然资源,以战养战。好比先把这座庄园的仓库占了,一边享受仓库里的各种资源,一边在海军匪徒的输送和帮助下,与前来看家护院的看门狗作战。 匪徒 2-海军军令部:海军军令部是海军最高指挥机关,主要是坐在办公室里制定计划策略、发布命令、调动指挥。军令部思想比较守旧,抱着东乡平八郎的胜利念念不忘,以日俄战争旧的海战经验,提出对美作战的总方针“渐减邀击作战”。 这个名词听上去非常拗口,其思路也是先占领“仓库”(如菲律宾、关岛),当美国的看门狗,即美国太平洋舰队劳师远行前来救援时,以各种辅助舰艇将其消耗,削弱战斗力,最后依靠战列舰与之决战,彻底歼灭美国舰队。 匪徒 3-海军联合舰队:曾经长期在美国学习工作过的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却不这么想。电影开始,显示的时间是1937年,海王的弟弟帕特里克·威尔森饰演的美国海军随员莱顿,与山本五十六直面交锋。这里提到,山本毕业于哈佛大学,又在华盛顿当过多年使馆武官。山本的思想比军令部超前,又是一个美国通。 首先,山本意识到未来海战的决胜关键在于航母和舰载机,战列舰已经是落后武器。在航母的空中打击下,战列舰不堪一击。 其次,就算日本占领再多的仓库,敌人的看门狗始终都是个巨大威胁。有这些看门狗的存在,自己抢劫英美的大庄园,不可能放开手脚。还不如冒险先跑到狗窝,直接干掉这个让日本忌惮的看门狗。而后,日本就可以在太平洋为所欲为。 所以,爱好赌博的山本提出一个非常冒险的方案——直接攻击夏威夷珍珠港。 山本提出的冒险方案,遭到各方反对,尤其是思想保守的海军军令部。而且,就连他自己心里也清楚,美国的工业实力对日本是碾压级的存在,一旦把美国打疼了、打急了,等美国把经济纳入战争体系,日本根本不是对手。 即便山本自己是个“美国通”,但他还是要服务于当时日本的侵略政策。他下定决心还是要打珍珠港,先除掉美国太平洋舰队这只看门狗,尤其是看门狗中最大的威胁——美国航母。 最终,山本以辞职相要挟,迫使海军军令部同意了进攻珍珠港的Z计划。 所以,太平洋战争在两个方向同时开始:南方作战由陆军主导,寺内寿一大将为南方军总指挥,目标直指马来西亚以及最终的战略要地新加坡。另一个方向,由山本五十六大将负责,目标是日本海军的最大威胁珍珠港。 1941年12月2日17:30分,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向偷袭珍珠港的舰队发出电报: 攀登新高山1208 即“开战日期定为12月8日(东京时间)”。 第二部分 偷袭珍珠港偷袭珍珠港的方向定了,但在把这一极其冒险的构想,变成可实施的方案并付诸行动前,还面临无数的困难和风险。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日军在方案、训练和情报三个方面都做了大量精细的准备,才保证最后偷袭的成功。 早在1941年初,山本五十六就秘密下令给第十一航空舰队参谋长大西泷治郎少将,研究进攻夏威夷的方案。 大西泷治郎将这一任务,具体交由第一航空舰队参谋源田实中佐进行制订。源田实干这个活,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他虽然军衔不高,但作战思想却超前于时代,是日本海军中不折不扣的“航空派”代表。 源田实这一偷袭珍珠港计划的主要制定者,以及后来中途岛战役的半参与者(后文解释他为什么算“半参与”),在电影中的戏份几乎没有。他就是电影快结束时,出现在舰队指挥官南云忠一旁边那个年轻军官。 源田自己曾经就是一位出色的飞行员,后世称其战术思想为“源田主义”,即航母至上、战斗机长程大规模空战和争夺制空权。源田脑子里这些酝酿多年的理论,终于在偷袭珍珠港的方案中实际落地。 这一方案在世界战争史上首次将多艘航母集结成战斗群,形成对攻击目标的绝对空中优势。 方案的主要内容是:联合舰队出动的4艘大型主力航母(即赤城、加贺、飞龙、苍龙)和轻型航母“龙骧”号,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长途驶向夏威夷瓦胡岛以北海域,并在天刚亮时出动舰载机,对停泊在珍珠港内的太平洋舰队舰只突然袭击。 可行性方案出炉,具体负责训练和指挥舰载机编队的重任,落到另外一位重要人物肩上。源田实中佐推荐了与他志同道合的同学渊田美津雄少佐,担任飞行攻击编队指挥官。 接到任务后,同样强烈主张“航空兵至上”的渊田美津雄如鱼得水,对即将参与作战的海军飞行员们展开了“魔鬼训练”。 渊田美津雄在和珍珠港海陆地貌相近的鹿儿岛湾进行鱼雷投弹训练,训练要求极为苛刻。对于水平轰炸和俯冲轰炸的训练也非常精细,甚至精细到买来制造美军舰艇同样的钢板,以测试炸弹的威力。 另外,渊田美津雄要求每一位飞行员对美军舰艇的外观进行反复识别训练,在高空就能一眼认出到底是哪艘。这一幕,在1970年美日合拍的经典珍珠港电影《虎!虎!虎!》中有所体现。 《决战中途岛》全片,渊田美津雄都没有露过脸,因为这位偷袭珍珠港行动的直接指挥者,在中途岛战役开始前因急性阑尾炎在船上接受手术,完全缺席了中途岛战役。 渊田美津雄极具针对性的训练,还得益于日军极为细致的情报工作。海军军令部第一部对美情报课的吉川猛夫预备役少尉,以日本驻檀香山领事馆工作人员“森村正”的假身份来到夏威夷,全面弄清珍珠港美军的具体情况。 吉川通过各种乔装打扮,出入各种场所,而且不带望远镜也不带地图,就靠眼看脑记。7个月后,吉川猛夫回答了同事带来的一份有97个问题的问卷。 这份问卷上有珍珠港停泊舰艇数量、类型、位置、时段等全部情况,还有机场、飞机、驻军、防卫等其他详细信息。日军在偷袭之前,已经将珍珠港内的情况全面掌握。 暂不说偷袭珍珠港是美国故意放水。单从日方在方案、训练和情报方面的准备工作来看,珍珠港的命运就已经被锁定。 首先,方案具有突然性,而且集中优势兵力猛击一点;其次,训练充分且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渊田美津雄主导的训练无所不用其极,而且最终攻击时也是他亲自驾机指挥,日军飞行编队表现出异常的冷酷和精准;最后,情报方面,珍珠港对日军来说已经是360度无死角清晰。 1941年11月26日,偷袭珍珠港舰队从南千岛群岛择捉岛的单冠湾启航,选择商船罕至的北太平洋,一路保持无线电静默,经过12个昼夜的航行,于夏威夷时间12月7日凌晨05:10抵达瓦胡岛以北230海里的预定出击点。 在攻击前,舰队中的“筑摩”号巡洋舰放出水上侦查飞机,向舰队发回珍珠港内情况报告。“筑摩”号上起飞的侦查机,成为第一架飞抵珍珠港上空的日军飞机。 这架侦察机和其他几架发回的信息,根本不重要,反而它们没有发回的信息,却决定了整个太平洋战争的命运:美军航空母舰不在港内! 6个多月后的中途岛海战,还是这艘“筑摩”号巡洋舰,它本该肩负搜索美国舰队的任务。但当时“筑摩”号和“利根”号的水上侦察机晚起飞,起飞后飞行员又产生误判,没有及时发现在中途岛附近设伏的美国舰队。 这些小人物,就像缺席的渊田美津雄一样,成为后来中途岛战役亲手葬送联合舰队因果链上的一个黑洞。电影中对“利根”号上的飞行员有所表现,只不过没有明说,就是那个一脸懵B发现美国舰队的日本飞行员。 不管美国航母到底在还是不在,也不管它们为什么不在,是碰巧不在,还是故意不在,偷袭必须进行。除了航母之外,太平洋舰队的其他主力舰艇都在港里悠闲地过礼拜日。那位后来被烧成焦炭的军官罗伊·皮尔斯,此时还在和水手插科打诨。 渊田美津雄率领第一波攻击的183架飞机,本以为会遭到美军飞机的阻击,但意外的是,他们如入无人之境。 各种正史野史都披露过,在偷袭之前,美军自己和各方面的情报都有迹象表明,日军可能会在太平洋上搞大事情,而且目标就是珍珠港,但美国最后都忽略了。无论是阴谋论所说故意忽略,还是真的没有认真对待这些情报,正如莱顿所说,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情报战失败。 第一波攻击编队没有受到丝毫抵抗,飞行队长高桥贺一少佐,于12月7日07:55向珍珠港惠勒机场投下炸弹,成为炸响太平洋战争的“第一弹”。这位日军王牌飞行员因为看错了渊田美津雄的信号弹,提前5分钟向珍珠港发起攻击。 本来进攻时间定在8点整,是为了配合远在华盛顿的日本大使野村吉三郎,他要把日美谈判破裂的文书递交给美国国务卿赫尔。但攻击部队提前进攻的插曲,相当于日本对美国不宣而战。理论上当时美国和日本还处于和平状态,这样就使美国蒙受了巨大羞辱。 伴随着渊田美津雄座机上发出的“虎!虎!虎!”电报(即“奇袭成功”),日军舰载机对毫无防备的珍珠港展开2波次的狂轰滥炸。这部分内容,就是电影中对偷袭珍珠港的表现。 经过2波次的轰炸,整个偷袭珍珠港行动的指挥官南云忠一谨慎了起来。 一方面,美国人已经开始组织有效反击,再继续攻击很可能会产生巨大损失;另一方面,美军航母不在珍珠港,如果等美国航母赶来支援,舰队很有可能跑不了。更何况,经过前2波攻击,已经战果显著。 此时,电影将场景切换到外号“蛮牛”的哈尔西将军指挥的“企业”号航母编队。他们也是一片混乱,以为日军舰队在珍珠港以南,结果扑空,丧失了反击机会。 既不认可航母作战理念,又谨小慎微的南云忠一,不顾渊田美津雄、源田实和山口多闻的一再要求,决定不再进行第3波攻击。珍珠港剩余一些重要目标,比如油库,没有被毁。这也表现出南云忠一和山口多闻在航母作战上的分歧。 而且产生了山本评价南云的那句名言:“南云作战,如入室之小贼,去时信心满满,踌躇满志;一旦得手,则心惊胆战,狼狈逃窜。” 偷袭珍珠港一共造成太平洋舰队4艘战列舰沉没、1艘战列舰重伤搁浅,1艘轻型巡洋舰、3艘驱逐舰、5艘辅助舰艇完全报废,20艘以上舰艇受伤,164架各类飞机全毁,159架受伤,阵亡2388人,受伤1178人。(各类历史资料中的统计有出入) 其中最惨烈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在电影中有着重表现,就是军官罗伊·皮尔斯与年轻水手所在的那艘。皮尔斯让年轻水手先爬到对面船上,自己则被烧死。主角在医院看到已经被烧焦的同学皮尔斯,拿走了他的戒指。 “亚利桑那”号在偷袭珍珠港中,一次性就牺牲了1千多人,占到阵亡美军的一半。 而反观日军方面,仅有29架飞机没有返回航母,74架受伤,算上5艘沉没的袖珍潜艇,仅阵亡64人,1人被俘,其余水面舰艇连块漆都没掉就凯旋而归。 偷袭珍珠港战果辉煌。第1波攻击空中指挥官渊田美津雄中佐(已晋升),第2波攻击的空中指挥官岛崎重少佐,回到东京,在南云忠一的带领下,受到了天皇的接见。 希特勒亲自从柏林向东条英机发来贺电。日本海军的荣耀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高度。 第三部分 巨人醒了这种无上荣耀冲昏了整个联合舰队的头脑,但舰队上下只有一个人是清醒的,那就是“美国通”山本五十六。 他说了一句名言:偷袭珍珠港只是唤醒了一个昏睡的巨人。这句话在电影中,不知道是山本在家对女佣说的,还是在餐厅对服务员所说。总之,这样表现显得有些薄弱。 从表面上看,日本偷袭成功,风风光光,实际上只是面子上大胜,没有什么实质效果。就像扇了壮汉一个漂亮的耳光,未伤其筋骨,因为这次偷袭仍然没有消灭最大的威胁——美国航母。 偷袭珍珠港成功仅半年后的中途岛海战,立刻就让日本海军尝到什么叫物极必反的滋味。 这场反转,也有很多细节值得细品。 经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和耻辱,美国上下都笼罩在一种极强的挫败感之下。美国高层甚至判断日军下一步有可能直接进攻美国西海岸。 珍珠港事件中的最高指挥官,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赫斯本德·金梅尔(Husband Kimmel)海军上将,以及夏威夷陆军司令沃尔特·肖特(Walter Short)陆军中将,毫无悬念地立刻被解职。 金梅尔在电影中出现仅两个镜头,就在珍珠港被偷袭时,莱顿在指挥室对话的那位秃顶将军。 短暂接替金梅尔的是威廉·派伊将军,但就在他临时接手太平洋舰队这几天,美国的威克岛又被日军占领。这对美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看来日军真的要在太平洋上为所欲为了。 最终,罗斯福总统和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Frank Knox)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历史选择,他们挑选了颇为低调的切斯特·尼米兹(Chester Nimitz)上将接任太平洋舰队司令一职。此前,尼米兹从作战部队调回海军专管人事的部门从事文职工作,他一直希望再次回到真枪实弹作战指挥岗位。 虽然希望回到作战部队,但尼米兹没想到,自己接到这样一个烂摊子。摆在尼米兹面前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士气问题,除了举国上下挫败感带来的极大压力,他还要面对如同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一般的太平洋舰队全体官兵。 除了重新提振士气,尼米兹就任后最棘手的问题是,当太平洋舰队再次遭遇日军,他们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因为太平洋舰队背后就是美国本土,他已经无处可退。 1941年12月31日,尼米兹在“茴鱼”号潜艇上就职太平洋舰队司令。 不知道是否是在人事部门任职学来的领导艺术,尼米兹一上任,并没有开除前任金梅尔和派伊手下的官兵和参谋,反而将他们召集起来,表示对他们的信任,并继续留用。 这一举措成为日后中途岛海战美军胜利的第一个关键。尼米兹这样做,不仅让这些背负极大心理包袱的官兵感恩戴德,全情投入为尼米兹效力,更符合兵法“知耻而后勇”的道理。 在这些被留任的官兵中,最为自责的情报主管莱顿,领导密码破译小组成功破译出AF代表中途岛,对战役的胜利起到决定性作用。 尼米兹上任,美国这个巨人也随之苏醒。 从此之后,偷袭珍珠港中日军的胜利因素全部转变为失败原因,而美军的全部失败原因都转变为胜利因素。日军在中途岛的失败,其因果链上都是黑洞,而美军的因果链上则都是buff。 第四部分 战前准备整个中途岛战役,美军的计划、侦查、作战,就像在偌大的太平洋上穿一根针一样精确。 战前美军对日军的情况洞若观火,就像曾经日军把珍珠港摸得通通透透。美军通过情报工作,提前预判了日军的进攻方向。电影中也体现,通过莱顿的情报和参谋作业推演,美军的预测仅与中途岛战役实际情况差5度、5公里和5分钟。 而反观轻敌的日军,自珍珠港事件后,其情报网就被美国破坏,再也得不到美军详细的情报。日军进攻中途岛的作战计划,完全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即以“自己认为美国舰队会照此行动”为根据。 当南云忠一已经把舰队开到中途岛附近时,日军还不知道美军到底会不会派航母来迎战,仅靠望远镜眼巴巴地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看来看去。 珍珠港这页已经翻篇,南云忠一又在印度洋打败英国舰队。接下来美日双方又回到偷袭珍珠港前的状态,接下来将在哪里作战?只不过这次,双方的状态完全不同。 日本的准备:瞎子摸象 上文提到,日本海军内部分为以山本代表的“航空派”,以及军令部代表的“舰队派”。 山本心里明白,美国航母没有被消灭,敌人最强的看门狗还在太平洋游弋,不消灭美国航母他始终不能安心。所以,山本下一步方向还是东进。具体来说,就是以进攻中途岛为核心,诱歼前来救援的美国航母舰队。 而军令部不甘示弱,前一次山本以辞职要挟,他们才勉强同意了偷袭珍珠港这个冒险方案。现在太平洋舰队已经被打残,他们不理解山本为什么死死盯住美国航母不放。 所以,军令部反对中途岛战役的意见更强烈,仍然和陆军穿一条裤子,主张南进,最终切断澳大利亚与东南亚英美力量间的联系。 电影的内容有限,只能把这次分歧演绎成山本和陆军之间的对峙。陆军为首的那位发言者,从造型和相貌来看就是东条英机本人了。但是,当时对于是否在中途岛作战,已经不是海军和陆军之间的争吵,而是海军军令部和山本联合舰队之间的争吵。 山本之所以选择中途岛作为诱歼太平洋舰队的目标,也是因为其特殊的战略位置。中途岛,英文名即Midway,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所处的位置正好位于日本和夏威夷中间,距离东京2250海里,距离夏威夷1140海里。
上一篇:2d蓝光原盘bdmv 救火奶爸 中文字幕 2019.1080p.bluray.avc.dts-hd.ma.5.1[36.5 GB] ...下一篇:2d蓝光原盘bdmv 邻里美好的一天 中文字幕 2019.1080p.bluray.dts-hd.ma.5.1[37.16 GB] ...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