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车王 Ford v Ferrari (2019) “魔鬼筋肉人”克里斯蒂安·贝尔刚刚才为出演《副总统》而增重,拍完电影又减肥去拍了《极速车王》,太敬业了。 贝尔长期为了拍戏增重、减肥,外国网友甚至写了一条洋葱新闻调侃贝尔:贝尔为出演《沙丘》中的沙虫增重41万斤。 《极速车王》改编自历史上真实人物发生的真实故事,相信看完电影的观众都会为这个故事感到相当震惊,会好奇它们是真实存在的还是编的。 其实这些看起来有点“假”的故事并非杜撰,电影中很多事情都真的发生过。 历史上真的发生了亨利·福特收购法拉利的事,但他遭到了拒绝,并且被恩佐·法拉利羞辱,正因为如此他才决定组建自己的车队参加勒芒比赛。 1966年的勒芒,福特真的包揽了前三名。 原本肯·迈尔斯都赢定了,福特高层却做了一件很卑鄙的事:要求他放慢速度和另外两名赛车手同时到达终点线。 肯照做了,然而勒芒却宣布冠军是迈凯伦。 这件丑闻轰动了整个赛车界,一度成为赛车界最著名的事件之一。 我查了一下,1966年勒芒冠军是迈凯伦和Chris Amon。 三个人同时到达终点线,另外两个都是冠军,唯独肯不是,真的太惨了。 值得一提的是,迈凯伦全名布鲁斯·迈凯伦,他正是超跑品牌迈凯伦的创始人。 如果不是福特高层的无理要求,肯将是史上第一个同一年连续赢得Sebring、Daytona、勒芒的人。 “同一年连续赢得Sebring、Daytona、勒芒”是什么概念呢? 这一殊荣在5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没有任何人达成,可想而知它有多难实现。 肯原本是最接近这一殊荣的人,可惜因为个人恩怨和官僚主义没能实现。 勒芒比赛结束2个月后,肯就在测试赛车的过程中遇难,也许第二年、第三年他有机会夺回原本就属于他的荣誉,但他还没等到那一天的到来就离开了人世,太遗憾了。 他除了是一名出色的赛车手之外,也是一名优秀的赛车设计师,许多赛车手都驾驶他设计的赛车拿到了更好的名次,比如1966~1969年的四届勒芒比赛的冠军赛车都是他和谢尔比设计的福特GT40。 迈凯伦参加了1965年勒芒,但是连名次都没有。为什么他能成为1966年勒芒冠军,除了该感谢肯放慢了速度,也该感谢肯和谢尔比将赛车改造得更加完美。 《极速车王》并没有为了增强戏剧性而过度夸大肯的经历,影片的真实度还是很高的,将1966年震惊赛车界的丑闻进行了高度还原。 谢尔比也是真实存在的,他的经历的传奇程度丝毫不亚于肯。 他7岁就患有心脏瓣膜疾病,大半个童年都在床上度过。 他长大后却成了专业赛车手,赢取了F1、勒芒等大赛的各项大奖,还刷新了16项美国和世界速度记录。 由于他有心脏病,所以参加比赛的时候把药压在舌头下来缓解胸痛。 1959年,他因为身体问题告别了赛车手,退居幕后做了汽车设计师和赛车设计师,为汽车行业和赛车行业做出大量贡献,比如他设计的福特GT40赢得了1966-1969年的四届勒芒,甚至在1966年勒芒包揽了前三名。 电影中勒芒比赛之前肯和谢尔比的对话让人很感动。 肯:你怎么还没睡觉? 谢尔比:我又不用开车。 肯:那太可惜了。 谢尔比:如果我也要开车的话我们就不能组成这么棒的车队了。 赛车手固然重要,团队同样很重要。 肯和谢尔比是个王牌组合,缺了谁都不行。 1961年,谢尔比写信给英国CA“给我一个车身,我给他安上福特的引擎”,又写信给美国福特“给我一台引擎,我可以把它按在AC的车身上”,就这样空手套白狼组装了世界上第一台Cobra。 1990年,67岁的谢尔比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还去借了一个肾脏,还没有完全适应器官就去参加了人生最后一场比赛,还差点打破Viper(道奇蝰蛇)的圈速记录。 电影中谢尔比的经历显然只是他传奇人生的很小一部分,真希望马特·达蒙能去拍一部谢尔比的传记片。 接下来我们聊聊电影。 肯和谢尔比都是赛车界的传奇人物,不过影片的主题并不是宣扬他们多么多么厉害。 也许你一看到开头就会猜这又是那种千篇一律的主角成功夺冠的电影,但恰恰相反,他们输掉了1966年的勒芒。 打败他们的是比他们更优秀的赛车手吗? 不是,而是黑暗的人性和腐败的体系。 谢尔比多次强调,赢得冠军不只是砸钱那么简单,你不能靠官僚系统来赢得比赛,正如区区一份文件都要经过20多个人才能到亨利·福特的手中。 肯和利奥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利奥说了他的身份是福特副总裁,正常人肯定都是巴结他、讨好他,然而肯非但不这么做,反而直言不讳地说出这辆车的缺点,还给了利奥改进的建议。 利奥是福特公司的二把手,他从来都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肯不和其它人一样对他拍马屁,让他感到很不爽。 恰好肯又是代表福特参赛的赛车手,这让利奥找到了报复他的机会。 也许刚开始利奥并不是非要置肯于死地,他只是想让肯和其它人一样对他点头哈腰、毕恭毕敬。 但是肯天生就是那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他不愿意圆滑处世,他只想遵循内心。 利奥眼看肯并不服软,他不能用赛车战胜肯,所以一定要用地位和权力打倒肯。 假如肯能夺得勒芒冠军,利奥身为福特副总裁他脸上也贴金,但他宁愿自己脸上不贴金也坚决不要肯好过,所以他各种公报私仇,各种刁难肯,太狠了。 这就是贱的最高境界——损人不利己。 也许赛车领域离我们很遥远,但肯和利奥之间的故事一定让你感同身受。 即便你不是赛车手,你也一定体会过公司里“你不谦卑低头,上级就要敲打你”的腐败文化。 我们没有能力改变这种风气,所以最后只能选择隐忍。而我们越隐忍,上级就越耀武扬威,越想试一试自己的权力到底有多大,从而恶性循环。 恩佐·法拉利拒绝被福特收购,是因为他不认可福特公司那种要求赛车手服从命令的理念。 利奥不敢承认福特公司的理念不对,也不敢和亨利·福特对着干,他只会说亨利·福特想听的话,所以说恩佐·法拉利耍了他们,说他根本没打算把公司卖给他们。 正如肯所说:他们眼里只有自己利益,只想讨好自己的上级。他们虽然讨厌自己的行为,但他们更讨厌、更恨像你这样的人,因为你跟他们不是一类人,因为你比他们聪明,因为你与众不同。 当初肯提出福特野马的缺陷,然而利奥只想听好话,对于人们的批评他根本听不进去,这和亨利·福特听不进去恩佐·法拉利的话是一样的。 利奥对亨利·福特毕恭毕敬,也要求别人也这么对他。 但是肯不这么对他,所以利奥就要给他穿小鞋。 1965年勒芒,利奥随便找了个理由剥夺了肯参赛的资格。 结果就是福特惨败,全军覆没。 即便如此亨利·福特和利奥还是不允许肯参加勒芒,迫使谢尔比以他的公司为赌注换取让肯参赛的机会。 如果肯在Daytona夺冠,福特就允许他参加勒芒; 如果肯没能在Daytona夺冠,谢尔比就把公司送给福特。 Daytona比赛过程中,利奥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车手的选定、速度、战略的规划,甚至连油门该踩到多少转都是我们决定。 这就说明福特根本不适合赛车,他们只想着怎么控制赛车手,怎么让赛车手服从命令,这和体育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到底你是赛车手还是肯是赛车手? 典型的一群业余人士去指挥专业人士。 他们要求肯不能超过6000转,这个规定严重限制了肯的发挥。 幸亏谢尔比违背了命令,允许肯踩到7000转,才让肯夺得了冠军。 勒芒比赛时利奥再次这么做。 肯破了圈速记录,所有人都很高兴,包括亨利·福特,唯独利奥表现得很失落。 甚至说:肯不能把车开得那么快,这不在计划之中。 眼看肯即将夺得冠军,利奥竟然要求他放慢速度,甚至威胁他如果不听话就让他再也不能参加SCCA和FIA比赛。 最阴险的是他早就知道如果三辆汽车同时到达终点线,冠军将会属于迈凯伦,所以他用“团队精神”“福特三兄弟”之类的话欺骗谢尔比和肯。 很多导演拍电影喜欢把主角这边拍得伟光正,把对手拍得阴险狡诈、卑鄙无耻,通过贬低对手来捧高自己。 而《极速车王》并没有通过贬低法拉利来捧高福特,恰恰相反,影片中法拉利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公司,反倒是福特高层自私、虚伪、世故。 当勒芒宣布冠军是迈凯伦的时候,所有人都去为迈凯伦喝彩,只有恩佐·法拉利向肯脱帽致敬。 为什么亨利·福特收购法拉利遭到拒绝?真的是因为菲亚特出的钱更多吗? 其实恩佐·法拉利本来都要同意被福特收购了,但是恩佐·法拉利发现他的理念和福特不合。 他问福特员工艾柯卡:如果我想参加比赛,但是福特不同意,那么该听谁的? 艾柯卡说,那么福特不会同意他参加比赛。 正是这种理念让准备签字的恩佐·法拉利反悔了。 恩佐·法拉利想被真正热爱赛车的公司收购,但是福特的官僚主义太严重了,他们要的不是肯这样的赛车手,而是听话的赛车手,这和体育精神是相违背的。 事实证明恩佐·法拉利并不是小题大做,他提的问题和艾柯卡的回答,在电影中频频出现。 肯明明是很优秀的赛车手,利奥却至始至终都和他过意不去。 肯和谢尔比遭到亨利·福特、利奥的百般阻挠,最终发生了轰动赛车界的巨大丑闻。 恩佐·法拉利自己就是赛车手,所以他尊重赛车运动和赛车手。 而亨利·福特就是一个商人,谢尔比带他飙车直接就被吓哭了。他和利奥都不尊重赛车运动和赛车手,用肯的话来说就是“卖车的就是卖车的”。 恩佐·法拉利都68岁了还在勒芒现场看完了整场比赛,是真正的赛车迷; 而49岁的亨利·福特(只比肯大1岁)看了一半就坐直升机走了,直到比赛快结束的时候才回来。 种种细节都表明恩佐·法拉利才是真正尊重赛车,亨利·福特和利奥只是商人罢了。 法拉利才是追求完美,福特只是卖车的。 电影的片名叫《福特VS法拉利》,虽然最后福特的赛车手战胜了法拉利的赛车手,但是福特精神真的战胜了法拉利精神吗? 利奥并不尊重赛车运动和赛车手,他只知道他是副总裁,所有人都应该跪舔他,否则他就要整你。 他只关心自己的前途和升迁,丝毫不关心赛车手、设计师的辛苦付出。 他和肯有个人恩怨,所以要用卑鄙的手段欺骗肯。 打败肯的不是比他更优秀的赛车手,而是商业运作和官僚主义。 赛车手和运动员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那些违背体育精神的企业和人。 以前的运动、体育题材的电影总是看到开头就猜到结局是主角夺冠了,所以近几年这类电影逐渐开始不强调夺冠了,很多电影最后主角都没能夺冠。 主角没能夺冠确实不够完美,但这种不完美恰恰让影片更加真实。 影片传达的价值观也很正确:冠军不代表一切,没能夺冠也不代表一无所有。 正如比赛结束后,谢尔比说:我根本就不应该跟你说减速的事。 肯却说:你承诺给我的是参赛的机会,不是胜利的机会。 当然,“冠军不代表一切,没能夺冠也不代表一无所有”的前提是你已经尽力了。 如果你尽力而为,即便没能夺冠也虽败犹荣。 但是如果你因为没有尽力而错失冠军就很遗憾了。 任何事情都不能成为你保留实力的理由,因为人们从来不会记住第二名的名字。 任何一场比赛都应该全力以赴,因为也许这就是最后一场比赛了。 1960~1964年的5届勒芒比赛,法拉利拿了4次冠军。恩佐·法拉利花光了所有的钱来追求完美,最终宣告破产。 恩佐·法拉利并不在乎金钱,而亨利·福特和利奥为了面子、金钱、私心不惜违背体育精神。 假如肯和谢尔比的老板不是亨利·福特,而是恩佐·法拉利,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